曾氏总祠是当年祖师杨筠松为其弟子曾文辿堪舆选址,真正的杨公手笔。
话说唐末禧宗年间黄巢大乱,黄巢大军攻破长安,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三品官)掌管地理灵台事宜的杨筠松携秘籍逃离皇宫,步入昆仑山寻龙祖,辗转追寻龙脉一路南下到达虔州,前后收授曾文辿、廖瑀两个徒弟。曾文辿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也就是三僚曾氏的开基祖先,自于都黄禅寺偶遇杨救贫之后,被杨公学识以及堪舆之术所钦佩,遂拜杨公为师,便与杨公云游天下。师徒几人四处奔波几年,一直都想寻找一块吉壤作为安身之所,若是地方格局好可世代定居下来,以便将扶危救贫的堪舆术传承下去。
当师徒三人经过寮溪时,杨筠松环视四周,眼前不禁为之一亮,此地群山环抱,水口密闭,明堂开阔,正是堪舆术士理想的安居之所。他指点弟子说:这里山环水抱,天圆地方,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天然一个阴阳八卦形状,正适合我们堪舆人士的世居之地。若安居于此,子孙世代必携罗盘包裹堪舆天下,定能把堪舆文化发扬光大。
当年祠堂做好后杨公为曾公作下钤记留存至今,钤记是这样写的:
僚溪山水不易观,四畔好峰峦。
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廉幕应。
南方天马水流东,仙客拜朝中。
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
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
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
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
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
钤记是根据穴场龙砂案口、峰峦水局、座山朝向而得出的预测总结。
曾氏总祠左边的是其他曾氏房祠,右边是供奉祖师杨公祠。曾氏总祠大门上方刻撰“潋水名宗”四个大字,潋水是赣江流域支流,从三僚发源流至兴国县的潋江河,所以潋水名宗代表曾氏是兴国名门望族。让我们俯视看向曾氏总祠,整个建筑是按客家标准风格建造,显眼的天井建筑布局,有着极强传统观念及堪舆意识的建筑,很是气派。
很多朋友来参观考察时发现这个祠堂做法特别,也有很多疑问,百思不得其解。一般没有入门或初学者是没有办法看懂这个祠堂,只有真正大师才能参悟其中之奥秘。我们来看三僚曾氏总祠的地理位置,确实占了很大的天然优势,总祠背靠后龙山御屏帐,脉从出土蜈蚣的支脚余脉结穴,弯弯曲曲若隐若现辗转闪抽,御屏帐土星抽出一脉金水体,形如一只大盘蛇形。
南方有水发源,青山葱葱丙午位上天马山,前朝有贪狼卯峰独秀,数据是亥龙转辛龙再转申龙入首,立辛山乙向兼戌辰娄宿十一度,坤水发源,丙水来,收巳水上堂,出寅口,天井放癸口。
由此得出这个祠堂充份的体现了阴阳裁剪内堂作法与房份补救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一个家族的代代传承离不开先辈们厚重底蕴的积蓄,而祠堂则是这种底蕴的表现形式,祠堂的存在也是一个家族凝聚力的体现。从古至今,凡大家氏族皆设有祠堂,也定会寻一宝地妥善建造。家族后辈无论身处何地,也会一同回祠堂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继续将祖辈的底蕴传给后人,方能源远流长、人才辈出。